文字博物馆位于甲骨文的故乡河南省安阳市,是经批准建设的集文物保护陈列展示和科学研究为一体的家一级博物馆,是华汉字文化的科普心,全科普教育基地,爱主义教育基地。趁着三天假,跑到了我的老家安阳,去了文字博物馆。
从安阳火车站乘坐3路Y3路,终点站就是文字博物馆,走到前面的广场时,我还仔细观察了广场两侧的甲骨文,这些甲骨文刻在了状似龟甲的铜板上,在我看了以后,上面的一部分文字类似于象形文字,比如说用两只羊角就表示羊这个文字,后面还有相关的释义。
沿着广场一边的石板往博物馆的入口走,远远看见与广场相连的草坪上,一大群鸽子密密麻麻栖落在草坪上,这里游玩的市民或者旅人在用面包屑喂食,我走观察,鸽子长着洁白如雪的羽,红褐色的尖嘴,机灵的眼睛,细长的双腿,一双脚像鸡爪却没有脚蹼,低头走动觅食。突然有个游客跳了进去,想处观察它们,它们可能受到了惊吓,一部分立刻从草坪上飞起,飞到了博物馆上面的房檐上不能称之为房檐,但是又没有更好的词语修饰。
将随身带的书包放入入口右侧的储物柜,然后拿身份证到领票的地方,刷一张票就可以进入,完全免费。进入大门,映入眼帘的就是与博物馆一般高的4面大墙,分别是56个民族的文字。
书法的发展
一片甲骨惊天下。
世界上4大文字的发源地PS这个忘记拍了
转的时候,恰好碰到一个漂亮的姐姐,她说是博物馆里的志愿者,然后我就一直跟着听她解说。从一层的大厅往里走,里面就是甲骨文的发现以及目前的考古研究现状。
王懿荣一个清朝末年的官员,患病太医开处方药,其有一味是龙骨,其便派家人到药铺买药,由于他本身是一位造诣颇深的金石学家,买到药后,逐一审视,无意发现龙骨上刻有和篆文相似的文字,忍不住大吃一惊,他意识到这种文字定有价值,然后将那家药铺刻有文字的龙骨以高价买了下。这样甲骨文才开始被研究。
下面是当时在田地挖掘甲骨碎片的情景。
再附上一张真实的甲骨。
在炎黄时期,甲骨一般用进行占卜,占卜的内容涉及很广,一般情况下像军队出征,婚丧嫁娶,都要经过占卜方能进行。下图就是一个官户,请求皇帝进行占卜的场景。
一条完整的甲骨卜辞应该包括4个部分一序辞叙述占卜的日期和占卜的人物;二命辞记录所卜问的具体事情;三占辞记录视兆人的判断吉凶的话;四验辞应验的话。占卜的过程将甲骨放入火,一段时间后取出甲骨,根据上面的裂纹走向去推断做此事的吉凶。
沿着博物馆楼层继续观赏,到了博物馆的二层金文楼层;解说员带着我们走到了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一对儿贾伯壶,解说的姐姐说这是香港的某位捐赠者,赠与博物馆的,因为在实际进行甲骨文的研究过程,极少有这种成对,保存完好的金文铜器。
继续往前走,就到了书法的发展,这里提到了古代这里指的是春秋战时期,对于教学是有严格的限制的,只有大户人家或者贵族子弟才能进入学堂学文化,在以前,贵族子弟必须要学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这正是对应改革开放的学校提倡的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可见在古代,就有对求学者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此时再放上一张古代的求学场景。
这是古代一个求学画面,求学的孩纸都是跪着向老师请教,在背诵课文的时候,如果没有背会课文,是不允许面对老师的,只有学生会背诵了,才能面对老师背诵课文。反观现在的教育,孩子太娇气,在学校犯了错,老师惩罚时还需要考虑到影响,纵使老师真的有百般武艺,将学生教好,也么有环境或者保障的体制让他们实行。不得不说是这个是一个无法想象的时代。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只有真正将教育本质应用到孩纸身上,社会才能发展和谐。
接着说书法,我本身也是一个爱好书法的孩纸,但是始终没有坚持练笔字,非常惭愧。我还想以后有了孩子,一定要教给孩子很多技能,包括书法,音乐,武术,这些都是我喜欢的,但仍旧是门外汉吧,虽然辅助工具有很多,但是仍陷于自己的惰性。惭愧。
博物馆的三楼是少数民族的文字,转了一圈,什么也看不懂,就下楼了,收获不多。
最后出门的时候,自己买了一张秦的甲骨体这个叫法是我自己创作的,不说,上图,我的姓氏。